7月读书笔记
看看章节标题,基本就算看完半本书了:
战略就是生存之道
战略就是建立认知
战略就是与众不同
战略就是打败对手
战略就是选择焦点
战略就是追求简单
战略就是领导方向
战略就是实事求是
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告诉我们,人类的注意力非常有限,尤其是工作记忆,基本只能容纳7个组块。心智不但容量有限,还厌恶混乱,经常缺乏安全感,并且拒绝改变(任何改变人们态度的计划都会十分艰难)。顾客的心智就更加有限了,每天要面对爆炸的信息量、多如牛毛的品牌,要做成千上万的决策。再加上商品之间竞争激烈,每个品类基本只能给两个品牌留下心智空间,这就是定位理论中的“二元法则”。
战略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将顾客心智视为战场。
找到与众不同的定位固然没错,但我们需要新的玩法了。
公司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会趋向于采用分析思维进行各种决策,以避免风险。但是各种数据、逻辑、分析,不一定指向最终的效果。以分析思维为代表的“可靠”和以直觉思维为代表的“有效”,看似水火不相容,但是成功的企业必须在取得两者平衡的基础上持续成长。可靠性目的是产生一致、可预见的结果。有效性目的是产生可以满足预期目标的结果。
深入、全面了解顾客;
将各种可能性形象化、模型化并不断修订和完善;
创建全新的活动体系,将最初的设想转变为实际操作
为了能够创造出一个平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运营环境,企业需要从全新视角来分析组织的三要素:组织结构、运营流程和文化规范。
设计师的工作模式是:先设计出作品雏形,再广泛收集反馈意见,不断改进和完善。而管理者的行事习惯是直接提交最终成果。持续修订,构建雏形,征求意见,精炼完善,剔除瑕疵,反复运作。
建立全新的行为规范,即影响员工行为的隐形规则和指导方针。对有效性导向的设计思维者而言,约束条件可以帮助他识别出创新的核心和精髓。约束条件不是告诉我们哪些事情难以做到,而是帮助我们重新界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,并找到新的发展机会。
分析思维积累的学习优势
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可靠性导向
可靠性和有效性之间的激烈对抗
ps 某个部门离消费者越远,其可靠性倾向就会越强。
即使每次只做出一点点改变,也要通过不断培养独创性来有意识地坚持抵制这种消极趋势。
不再盲目反对极端直觉思维者和极端分析思维者的意见,而是将不同观点视为推动自己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有利机会
换位思考,用移情方法理解两个极端的立场
学习并掌握有效性和可靠性两种语言
把大家不太熟悉的陌生概念,转化为人人都能听懂的通用语言(如类比,其他组织有类似的做法)
如果需要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,那么应该以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调整证据的数量、规模或表现形式。
设计思维者想要为直觉思维者创建一个富有成效的组织环境,唯一可选途径是移情互动、换位思考。
可靠性导向的人把未来当成敌人,把过去当成朋友,所以设计思维者的关键任务之一是设法把未来转换成过去(比如迭代)。
看完这本书,稍微有点绝望。很多事情必须得自上而下推行。
有些秘密,原来早已公诸于世,只是我们视而不见。
大前研一教你思考商机~ 翻翻即可
哦,第一点建议是:清理不必要的东西。
只有医生知道2 我也会继续看的。
熊顿已经离开两年,电影也快拍成,她留下的力量还在鼓励着越来越多的人。
就是因为看完这本,才有冲动翻开了 只有医生知道 。
想要更高产、更富有创造力?不是通过少睡挤出时间,而应该:
多,睡,觉!
晚安